
近年来,随着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双重挑战,畜禽养殖行业生物安全防护、场地封闭管理等面临全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困难,衡山积极探索新时势下推行动物防疫服务和监管的新方法、新模式,以移动网络和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整合社会资源为养殖户提供便利服务,营造新时期动物防疫新格局。
一、建立综合监控平台,解决“入户监管难”的问题
进入后“非洲猪瘟”时代以来,监管人员不再进入生产场地,血样采集、“瘦肉精”检测、动物卫生监督等工作无法入场监管。特别是散户防疫时,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明明养殖业主在家,防疫员也入户多次,却一直未能与业主见到面,造成实际工作中出现入户监管难。
为解决此难题,衡山县农业农村局决定先行先试,以生猪稳产保供相关项目实施为契机,将视频监控系统纳入建设内容,在县局设立综合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网络集成技术,对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生猪定点屠宰点、无害化处理收集转运中心等进行实时监控,监控视频内容可保存30天,对全县粪污处理设备设施运转、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生猪屠宰点运营、病死畜禽收集转运等重点环节进行24小时监管及回溯。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监控平台与并网养殖场进行“1对1”及“1对N”的视频交流和通话,确保了信息及时传递,一举解决“入户难”的问题。
二、革新社会化服务模式,解决“散户防疫难”问题
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是兽医服务走向市场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彻底破解散养畜禽防疫难的关键。衡山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试点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且散养畜禽白天很难捕捉和集中,全面铺开的防疫方式劳动强度过高,报酬较低,消磨了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散户监管覆盖率和免疫率常常难于达到要求。
衡山县农业农村局针对这些新特点,及时调整了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的考核方案,牢牢抓住两点:一是抓“群”,即承揽社会化服务的公司防疫员全部要加入各自承包的乡镇、村、组微信群,宣传防疫政策,告知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微信群为平台进行全天候预约服务,要求“有求必应”、“有应必入户”,并按时上传微信群截图,作为季度考核的依据;二是抓“村”,改变以往走村串户抓一大片的的工作方法,要求公司防疫人员根据本乡镇散养畜禽分布,每10-15天完成1-2个自然村的防疫工作,利用水印相机、钉钉考勤等APP记录工作、考勤,逐村过关。据全县抗体效价水平评估结果显示,畜禽抗体水平整体上升,散养畜禽服务覆盖率明显好转,散养动物防疫服务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三、采用“互联网+”,解决“农业人才荒”的问题
自全县机构改革,各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员划归各乡镇政府管理后,防疫人员面临不同程度的分流和转岗,造成实际从事动物防疫人员偏少。衡山县将打造“互联网+”动物防疫体系作为构建现代化畜禽养殖体系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期间全县计划将疫苗统计、免疫统计、防疫管理、犬免疫管理、物资管理、养殖数据、生猪投保、疫情预报预警等内容,全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直连直报,逐步降低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人数要求,配合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等项目,引进综合型人才,实现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精英化、现代化和数字化。
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与规模养殖场直连、开展远程服务25次,其中宣传惠农政策5次、推广应用新型农用技术7期、指导处置突发疫情4起、技能培训3期,发现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故障2起、生猪异常状态4起。通过远程技术指导,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为养殖户挽回了损失。
下阶段,衡山将继续探索农业农村工作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湘江衡山段渔政监管等与“互联网+”融合方式,全力打造衡山智慧农业,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讯员:黄斌 旷志斌 记者:徐梅芳 )
责编:徐梅芳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衡山县“平安见面·三清三防”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
衡山县召开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推进会
衡山县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
衡山图书馆:暑期焕新升级 打造“文化避暑”胜地
衡山县开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暨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培训
戴新贤调研第三届衡阳市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戴新贤主持召开衡山县党政联席会
衡山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抢抓施工“黄金期”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下载APP
分享到